作为一个读者,我特别不愿意去点开那些惨烈的新闻。但作为一名阅读者,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关注这样的事件。更遗憾的是,新闻的惨烈度和人们的阈值一样,不断升级突破。几个月前,杭州一起“保姆纵火案”对人们冲击很大。一个保姆偷窃了价值几十万的名表,被发现后,男主人没有报警,只是想将其辞退。于是她放了一把火,女主人和三个孩子全都葬身火海。
让人最无法接受的是,这家主人对保姆非常好,甚至还借钱十万给她买房。这一出现实版的“农夫与蛇”让很多人对人性有点失望,于是“升米恩,斗米仇”的古老话题再次被提及。我从来不反对拿捏人际交往的分寸,“中道”的智慧肯定也是圣贤们撞得头破血流才体悟出来的。但如果因此就鼓励孩子“不要那么善良,不要对他们那么好”,似乎对此事则有过度阐释之嫌。
其实整个事件中,特别值得追问的是:被害人一家以月薪7500元聘请的保姆,为什么仍然得不到品质的保证,竟然让一个有诸多前科的女赌徒、这样显然不适宜从事家政服务的人,混迹其间。也就是说,对于家政这样一个深入千家万户的特殊行业,我们的监管竟然存在着如此致命的漏洞。
据说现在找个合适的保姆比找对象都难,家政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两万亿,不少投资研究机构将其视为一个投资风口。然而难以置信的是,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庞大、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行业,我们的监管却远远没有跟上。远的不说,在新加坡、香港,对于雇佣外籍家庭劳工,政府都制定有专门的《雇佣条例》,对于劳资双方以及中介机构的权利、义务都做出细致的规定。
而我们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家政公司、家政服务员、雇主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参照民法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调整。近年来,已有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制定专门的《家政工人权益保护法》,并建立完善的家政诚信体系,使得雇主与家政服务员双方,可以对彼此的诚信状况有所了解,以维护各自权益。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