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完善的经营报表体系
1 ).诊疗日报表
登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结果、检验、治疗、手术、药品等各种费用清单,主要起到监控患者资源浪费情况的和为讨论病种开发提供依据
2 ).跟踪治疗表
登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结果、每日诊疗费用、治疗总费用等清单,折算出各组参数,为制定经营工作目标提供依据。(各组参数包括:接诊率、总平均疗程、总平均处方量、总平均诊疗费用等)
3 ).患者档案表
登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职业、检验结果、医生确诊、患者就医信息渠道、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项目,为评估患者经济实力、经济开发极限和诊疗营销活动提供依据
4 ).业务分析表
登记项目包括:咨询电话数量、电话营销来院人数、门诊挂号量、首(复)诊患者检验阳性量、首诊治疗量、门诊治疗总量、门诊输液总量和单日营业金额等,折算出各环节的百份比,为主抓经营薄弱环节提供依据
2 、建立完善的内部配合体系
1 ).建立医生与导诊部门的配合机制
2 ).建立医生与检验部门的配合机制
3 ).建立医生与治疗部门、手术部门的配合机制;
4 ).建立医生与护理部门的配合机制
5 ).建立医生与收费、药房等辅助部门的配合机制
6 ).建立护理、院感控制、后勤岗位的指标量化,从工作的每一细节、程序、方法规范管理执行体系
3 、对医生的诊疗细节进行规范
1 ).要求医生严格按照:咨询、检验、确诊、理论解释、换位交流、动员治疗、定期复诊的流程开展工作
2 ).要求医生对首诊患者的接诊时间不得低于 30 分钟
3 ).要求医生必须遵循:检查、治疗、再检查的工作原则
4 ).要求医生对第三、五、七天的复诊患者必须做思想动员
5 ).要求医生把就医“主动权”交给患者,正确引导理性患者就医
6 ).要求医生对门诊日志进行规范化登记,并进行深入的研究,确定下一步接诊方案
7 ).要求医生研究患者就医心态,不断调整个人接诊思路
8 ).要求医生有计划地把内部营销工作引入接诊流程
4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1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用语体系,对常用的医疗用语进行规范
2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动作体系,对常用的服务动作进行规范
3 ).对不同档次的患者群体,确定实施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
4 ).建立完善的回访、反馈电话跟踪服务措施制度
5、确定“二八”定律为医生接诊工作的总体思路
1 ).单位时间内前端 20% 的患者要求多元化开发,创造顶峰价值
2 ).单位时间内中端 20% 的患者要求终端开发,创造正常价值标准
3 ).单位时间内剩余 60% 的患者要求常规性接诊,经营社会效益
6、制定阶段性经营目标责任书
1 ).制定医生《季度经营目标责任书》,未达标的人员进行人事调整
2 ).制定医生《月经营目标责任书》,对未达标的医生降低接诊量
3 ).统计周经营参数,提供医生日常工作参考
4 ).制定医生《周经营工作标准》,未达标的人员参加经营部组织的“每周经营工作讨论会
7、培养重点岗位人员能力
1 ).培养策划人员对单位整体状况规划运作能力及市场洞察反应能力
2 ).培养营销人员对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动态的操控能力
3 ).培养经营人员对企业经营的全局意识、前瞻意识、管理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管理运作思维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