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忧与思


新能源汽车发展催生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据吴卫介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动力电池驱动系统的企业,有了不断发展的充电服务体系、行业技术服务检测认证平台以及运行监控数据系统,且在这些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

1.产业规模领先全球

尽管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看来,2017年整个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却是“跌宕起伏”。这主要体现在,今年初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重审影响,一季度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忙于产品调整,尤其是后者在产线、技术、工艺、产品规格等方面调整幅度很大。

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下,动力电池价格也步入快速下降通道。据介绍,近5年电池价格的年均降速达到了10%—15%。“此外,我国在动力电池行业拥有配套齐全的产业链,从电池核心材料来看,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负极材料如人造石墨、天然石等四大核心材料都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这对提升竞争力,尤其是降成本大有裨益。

2.产能过剩、利润压缩

虽然动力电池成投资沃土,但在这轮资本热潮中还需保持冷静。“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火热,很多资金想进入,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背后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能扩张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利润压缩。在买方市场下,行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不得不压价销售,这种资金压力超出了整个行业的承受水平,势必会引发严重后果。”刘彦龙进一步表示。此外,今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受两头挤压——一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整车厂最直接的降成本途径是降低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一头是上游材料碳酸锂、钴原料价格持续看涨,利润空间正在一点点被吞噬。

3.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伴随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不断显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前10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75%。一线企业正通过技术优势逐渐蚕食市场份额,而二三线企业低端产能面临被淘汰危机。扶优扶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国家主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提出的产业要求。

“一个真正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不应受太多财税政策影响,财税政策是一种支持、是一种补充,但绝不应该是市场的主导因素。”吴卫表示,“相关部门应研究保持政策持续稳定,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非财税政策可能更为重要、更可持续。


坦能高美 智慧清洁

资深高美智慧清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所有疑惑

免费咨询